代表民建北京市委,中科宇图在议政会上建议创建“城市环境大脑”
2021-09-04
8月31日上午,北京市政协与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以“推进城市运行和管理数字化 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”为主题的议政会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吉宁,市政协党组书记魏小东等出席会议,会议由市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孙梅君主持。
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做题为“创建城市环境大脑 打造生态智慧城市”的重点发言。发言指出:近年来,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背景下,北京市积极打造生态智慧城市,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,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。但是还存在着生态环境监控能力不足,生态环境预警能力不准,生态环境决策能力不强,生态环境协同能力不够的问题。
针对存在问题,建议加快创建城市环境大脑,形成统一掌控、统一预警、统一指挥、统一协同、统一考核、统一治理的“六个统一”的体系建设目标,助力建设高效、和谐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智慧生态城市。
一是生态环境管理监控能力不足的问题,依托数据中心,通过已有数据+扩展数据来夯实。构建环境大脑的感知体系,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生态环境态势感知体系。整合现有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,搭建智慧城市环境大脑物联感知平台。统一监测监控数据标准,完善生态环境监控配套设施建设。通过数据上网、平台互认、实时共享,形成广域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万物多源感知体系。解决城市环境监测监控手段匮乏、布设密度不够、不能较大程度准确客观的反应环境真实状况等核心问题,为生态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数据基础。
二是生态环境管理预警能力不准的问题,依托数据中心,通过环境数据+预警能力来提升。基于“动态监控,实时预警”,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监控预警体系。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、模型分析、溯源分析、舆情监测等技术,搭建分级分类的生态环境应急动态监控系统。利用时空遥感等高精尖技术,不断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预报的精准度。实现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的动态监控、风险识别、问题发现、态势研判、实时预警,提高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、危险废物等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响应速度。
三是生态环境管理决策能力不强的问题,依托运营中心,通过预警能力+决策能力来加强。基于“时空决策,全新视角”决策指挥体系,构建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孪生。将环境趋势、研判分析、追踪溯源、风险防范、遥感识别等众多场景分析结果呈现“千人千面”的领导驾驶舱,加强正确的评估能力、精确的预测能力、准确的决断能力,应对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快速的决策和统筹的规划。细化环境网格化监管、环境综合执法、环境应急处置、环境督查、公众服务等业务决策模型,按照“摸清底数-精密监管-科学指导-机制保障”的工作模式,实现快速、精准、智能的决策指挥新格局。
四是生态环境管理协同能力不够的问题,依托运营中心,通过决策能力+协同能力解决。基于运营中心全方位掌握全域生态环境总体态势及潜在的问题,再造、优化基于技术架构和数据驱动的业务协同共治流程。通过实时、定时等任务的配置,快速推送环境质量数据异常、业务决策信息提高协同处置能力。通过可视化中心统一指挥调度,形成预警、决策信息业务逻辑构建统一的环境业务协同平台。将网格化监管、环境执法,环境应急、环境督查、问题整改、信访举报等事件进行统一管理、统一接收派发、任务协同流转、处置决策支撑、考核归档分析,实现“发现问题-趋势研判-协同调度-快速处置-反馈评估”全闭环协同共治体系,最大程度地替代“人盯手扛”的传统工作模式,形成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格局。
民建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申虹,民建北京市委二级巡视员、参政议政处处长周丽娟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。
一是生态环境管理监控能力不足的问题,依托数据中心,通过已有数据+扩展数据来夯实。构建环境大脑的感知体系,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生态环境态势感知体系。整合现有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,搭建智慧城市环境大脑物联感知平台。统一监测监控数据标准,完善生态环境监控配套设施建设。通过数据上网、平台互认、实时共享,形成广域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万物多源感知体系。解决城市环境监测监控手段匮乏、布设密度不够、不能较大程度准确客观的反应环境真实状况等核心问题,为生态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数据基础。
二是生态环境管理预警能力不准的问题,依托数据中心,通过环境数据+预警能力来提升。基于“动态监控,实时预警”,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监控预警体系。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、模型分析、溯源分析、舆情监测等技术,搭建分级分类的生态环境应急动态监控系统。利用时空遥感等高精尖技术,不断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预报的精准度。实现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的动态监控、风险识别、问题发现、态势研判、实时预警,提高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、危险废物等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响应速度。
三是生态环境管理决策能力不强的问题,依托运营中心,通过预警能力+决策能力来加强。基于“时空决策,全新视角”决策指挥体系,构建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孪生。将环境趋势、研判分析、追踪溯源、风险防范、遥感识别等众多场景分析结果呈现“千人千面”的领导驾驶舱,加强正确的评估能力、精确的预测能力、准确的决断能力,应对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快速的决策和统筹的规划。细化环境网格化监管、环境综合执法、环境应急处置、环境督查、公众服务等业务决策模型,按照“摸清底数-精密监管-科学指导-机制保障”的工作模式,实现快速、精准、智能的决策指挥新格局。
四是生态环境管理协同能力不够的问题,依托运营中心,通过决策能力+协同能力解决。基于运营中心全方位掌握全域生态环境总体态势及潜在的问题,再造、优化基于技术架构和数据驱动的业务协同共治流程。通过实时、定时等任务的配置,快速推送环境质量数据异常、业务决策信息提高协同处置能力。通过可视化中心统一指挥调度,形成预警、决策信息业务逻辑构建统一的环境业务协同平台。将网格化监管、环境执法,环境应急、环境督查、问题整改、信访举报等事件进行统一管理、统一接收派发、任务协同流转、处置决策支撑、考核归档分析,实现“发现问题-趋势研判-协同调度-快速处置-反馈评估”全闭环协同共治体系,最大程度地替代“人盯手扛”的传统工作模式,形成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格局。
民建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申虹,民建北京市委二级巡视员、参政议政处处长周丽娟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。